《路由交换技术》 一、主要目标和主要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学要求: 本课程主要针对网络工程设计与施工、网络信息系统的维护与管理等工作岗位开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在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等工作岗位的网络设计能力、实施能力,对网络设备的选型,网络设备调试,网络故障分析和处理能力。 主要教学内容: (1)理解OSI/RM参考模型、TCP/IP协议体系,掌握IP、TCP、UDP、ARP、PPP、HDLC等协议基本理论。 (2)掌握局域网基础、以太网基础、广域网基础、ISDN、X.25分组交换网、帧中继网络等基础理论。 (3)掌握交换机工作原理、路由器工作原理、IP路由过程等基础理论。 (4)能熟练完成交换机的基本配置,能完成交换机的VLAN、堆叠、级联、链路聚合、桥接环路、生成树的配置。 (5)能熟练完成路由器基础配置,能完成路由器的访问控制列表ACL、NAT、静态路由、RIP协议、OSPF协议等的配置。 二、授课教师和授课对象: 授课老师:陈宏海老师,讲师 授课对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 三、课程类型和学时学分: 本课程教学时数为72,其中授课36学时,实践训练36学时。 教学内容 理论讲授学时 实践训练学时 一、计算机网络基础 4 4 二、规划设计交换式局域网 4 4 三、交换机配置基础 4 4 四、校园网汇聚层与核心层间的互联 4 4 五、配置虚拟局域网 4 4 六、路由器配置基础 4 4 七、访问控制列表 4 4 八、广域网协议及其配置 4 4 九、网络管理 4 4 合计 36 36 四、教学方式(授课形式和考核方式): 教学目的在于"学"而不是在于"教",学生始终应处于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任何教学方法的使用都是为了实践这个目的。在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要转变,要从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活动的组织者。学生的角色也要转变,要从被动接受的地位转变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知识建构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也要转变,要从讲授说明的进程转变为通过情景创设,问题探究,协作学习,意义建构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 1.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 对于知识点,教师只讲授最基本的内容,然后就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帮助学生层层深入,通过发现、探索等途径获得新的知识,培养学生继续学习能力。 2.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 在讲授完相关知识点之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相关项目,并把学生按照能力和性格,平均的分成几组。各个小组经过讨论,拿出适当的解决方案。然后将这几个方案交给全班同学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通过这样的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建造可参与性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者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获得知识和能力。 3.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 在讲授了动态路由的概念及应用之后,教师给出一个实际的综合案例。通过对这个案例的分析讲解,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了RIP协议、OSPF协议的特点、功能、配置方法,关键是体会到了如何在实践中使用动态路由的功能。 4."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 所谓"三位一体"教学法就是在实训课中教师在计算机上教,学生在计算机上学,然后在计算机上做,这种边教边学,边学边做的方法,提高了教学的直观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达到了教、学、做合一,手、脑、机并用的效果。学院充足的机房安排为我们提供了强力的保障。 5.多元教学方法 经过反复探索,我们采用了多元教学方法,将授课、实验与职业技能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多元教学方法就是首先由教师讲授基本的概念和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然后提出具体问题探讨解决方法,学生通过实际训练理解概念和理论知识,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接下来学生在自己的课题中找到类似的问题,通过模仿自己解决问题,充分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达到总结提高的目的。通过理论讲授、上机实训、自问自作和总结提高这4个步骤,使学生加深了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了自己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了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手段 在教学手段上我们也做出了很多改变,将传统的课室上课转变到机房上课,大量新的教学技术被应用在该课程的教学中。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重点、难点全部运用多媒体形式进行形象化地演示,再辅以FLASH动画、视频录像等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理论并掌握实践操作技能。这些教学手段不仅为学生提供了高速度、高容量的信息资源,更以其声、形、音、画合而为一的动感场景和巨大的虚拟设计功能为教学增加吸引力和感染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全面调动学习兴趣,激活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因为这些多媒体的创意和制作全部由任课教师来完成,所以要求教师必须无时无刻的进行学习,不仅学习本门课程的新技术新理论,还要学习多媒体的制作。更加重要的是教师们还要开阔眼界,涉猎广泛,这样才能够有新鲜的创意和思维。 2.运用虚拟现实技术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走上生产岗位后,能够立即投入角色,实现教学与工作岗位之间的"无缝连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要在学校内的教学过程中,模拟出企业、工程现场、项目等,使学生在这种环境下进行学习和训练。 在该课程的教学中,首先使用了"虚拟项目"。从网络光临中心的真实案例中进行提取,并进行分解和简化,提炼出适合学生学习进度和难度的案例。学生先接受案例,再设计方案,最后具体实施,可以亲身经历一个项目从立项到验收的全过程,了解项目的运作过程和规则。 其次还进行了企业的模拟。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模拟企业中的不同技术部门。然后给这些部门分别分配了相应的任务,并指导他们完成任务。从而使学生能够体会到整个企业的运作过程,将来进入企业之后不会感到陌生。 成绩考核方面 考试方面我们做出了全新的改革,建立了网络在线考试系统,所有课程的考试全部可以实现无纸化考试,建立了庞大的考试题库,实现了随机抽题,在线考试系统还能实现全自动改卷,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 《交换与路由实用配置技术第2版》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 曹炯清 《交换机/路由器的配置与管理》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冯昊 《交换机/路由器的配置与管理》(第2版)冯昊 黄治虎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路由和交换技术》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沈鑫剡
课程视频
课程简介